每日速递:提线木偶还可以这么玩!这门绝活儿正面临失传
时间 : 2023-05-18 18:11:01   来源 : BRTV首都晚间报道

2001年5月18日,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“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”。在江苏苏州,一种特别的昆曲演出形式,近年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,它就是昆曲木偶。

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幼儿园,七都提线木偶苏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孙菁和施锦芳一边操控提线木偶,一边为孩子们演唱昆曲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江苏苏州吴江七都提线木偶,俗称昆曲木偶。七都提线木偶采用人偶同台的形式对昆曲进行丰富和发展,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。

表演时,提线木偶演员手提十多根线操纵手中约六十厘米高、七八斤重的木偶,以木偶的动作神态来叙述故事情节,展现人物性格,表现人物情感。同时配唱昆曲,将昆曲演唱和木偶杂技融而为一。

当前,七都提线木偶仅剩三位演员,面临失传风险。孙菁、施锦芳、施晓明三位苏州市级非遗传承人正在通过多种方式,吸引年轻人对昆曲木偶的关注。

孙菁是七都昆曲木偶的非遗传承人,年轻的她,已经是个老演员了。说起自己与昆曲木偶的因缘,孙菁颇有感慨,她说,一转眼,已经快二十年了。2004年,刚刚初中毕业的孙菁与昆曲木偶不期而遇,从此结下不解之缘。事情还得往更前头说,据道光二十年刻本 (1840年)《南林丛刊征集》记载,七都孙堡村(现吴越村)已经有昆曲木偶剧团成立,村民世世代代除了种田,就是演木偶,唱昆曲,以此作为副业,他们称作“木头人戏”。鼎盛时期,剧团有二十多个演员,常年活跃在江、浙、沪一带,演出的昆曲木偶剧目多达五百余出,其中很多是昆曲的经典名篇。上世纪60年代中期后,部分老艺人相继离世,部分艺人死守“只传男丁,不传外姓”的陈规,剧团逐渐萧条,人员分散,演出停止,最终解体。剧团的道具、服装和唱本几经转手后不知去向,这对昆曲木偶的传承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,该团艺人仅存姚五宝一人。昆曲木偶经历了四十年的影消声息,几乎已成绝响。2004年,七都镇政府开始着手实施昆曲木偶抢救计划,并把保护传承昆曲木偶这一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,决定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昆曲表演水平和木偶技艺的昆曲木偶接班人。

非遗项目昆曲木偶。陈俨 摄

传承,必须谋求新的出路。在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下,剧团积极争取,主动出击, 2010年开办了第一届暑期班,共有30名学生参加,都是七都小学的学生,为期一个月。学习了昆曲台步、圆场、水袖以及唱念。最后熟练掌握了昆曲《牡丹亭》《游园》皂罗袍选段的身段表演。后来还开办了成人学习班,孙菁还收了几个徒弟,这让他们对昆曲木偶的发展有了新的希望。

2016年,昆曲木偶被列为江苏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2021年3月,孙菁、施锦芳、施晓明列为该项目的苏州市级传承人。

从艺18年来,孙菁、施锦芳、施晓明进行昆曲木偶演出280余场,为7万余人次观众献上精彩表演。当前,孙菁、施锦芳、施晓明三人正在为建设昆曲木偶活动示范基地而四处奔走,希望通过基地的建设,开展更多昆曲木偶公益演出,并以此吸引更多人关注昆曲木偶。

来源:综合新华社、太湖七都微信公众号

编辑:胥兵

责编:段忠俊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X 关闭

X 关闭